您的姓氏是中國漢字、您一定要記住、飲水思源、數典忘祖、您的姓是傳下來、但您家的祖制、起源傳下來了嗎?如果沒傳下來、那你跟那些蠻夷之人有何不同?
有拿香拜祖先的都要知道(收藏)。

我們的祖先來自何處?
我們的語言出自何處?
不要被意識形態民粹政客們洗腦騙了!

「堂號」!無論您是400年前、200年前、77年前、或何時來台,都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只有「堂號」能讓您完全了解。

「台灣人」的祖先大都是來自中國北方的中原地區,祖先為了逃避北方匈奴的侵略,而南遷到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所以「台灣人」大都是來自北方的中原漢人。

「五胡亂華」之後,華北經過長期戰亂,原先在河洛地區的(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上天授與的圖象、數列)。
知識分子、士、農、工、商…等紛紛逃亡到江南地區避亂,也有族群避難遷徙,輾轉來到閩南泉州、漳州、潮州 、汀州或梅州、惠州…等地區定居。

河洛叫做「河圖與洛書」,河洛就地區來講,就是中國河南、洛陽一帶地區,廣義泛指「中原」。

為了讓後代子孫認識自己祖先的來處,使用「堂號」讓不同時間到達的移民,可以辨認自己的宗親,得到暫時的照顧。

久而久之,「堂號」成了姓氏宗親聯誼的代號。

「堂號」也可以使後代子孫認識自己祖先發源處,可以知道先人從哪來?

世界只有中國有「堂號」,我們不能讓「堂號」消失。

現今中華民族的族群當中,「堂號」最完整的只剩下客家族群。

堂號即祠堂的名稱或稱號,主要用於區別姓氏、宗族或家族、地名(姓氏宗族的發源地)。

堂號除在祠堂使用外,還會在 族譜、宅院、牌位、墓碑 等處使用。

以下我們從堂號來參考祖先從哪裡來?

濟陽堂:
丁、卞、江、柯、卻、陶、庾、蔡。後漢設濟陰國,晉改濟陽郡,在山東定陶縣地。

西河堂:
卜、苟、林、卓、宰、靳。
漢時的郡名,今內蒙古(綏遠)鄂爾多斯地方,以及陝北、山西離石一帶。

河南堂:
於、山、方、毛、元、平、向、利、苟、邱、俞、陸、褚、廉、種。今河南陽縣。

東魯堂:孔。
孔子生於魯,地因人而名,故叫東魯。

雁門堂:
文、田、童、農。
戰國時為趙地,漢為郡,地當山西舊代州,寧武以北及朔平、大同一帶。

隴西堂:
牛、辛、李、時、彭、董。
秦郡名,地當甘肅舊蘭州、鞏昌、秦州諸府。

天水堂:
尹、皮、艾、狄、桂、姜、秦、莊、趙、嚴、上官。
漢時郡名,在甘肅渭縣境,即今伏羌地。

平陽堂:
仇、汪、巫、來、常、鳳、管、衛、歐、饒。
三國魏郡名,在山西臨汾縣境。

吳興堂:
水、尤、沈、明、姚、施。三國吳郡名,今浙江省吳興地。

太原堂:
王、羊、祁、易、武、祝、宮、溫、霍、閻、尉遲。
太原、汾州二府及保德、平定、忻州各地。

高平堂:巴、范。
漢時國名,今安徽省盱貽縣境。

南陽堂:
白、束、呼、姬、許、隆、葉、翟、韓、樂、鄧。
秦時郡名,泛指河南省南陽及湖北襄陽一帶。

京兆堂:
申、史、宋、別、冷、杜、車、宗、段、計、韋、晁、郜、浦、象、康、舒、雍、壽、酆、黎、皇甫。
漢三輔之一,地轄長安以東至華縣一帶。

渤海堂:
甘、封、高、歐陽。
漢郡名,地領河北省河間、滄縣、安次各地,南至山東吳棣境。

汝南堂:
左、言、汝、周、南、殷、商、梅、廖、袁、藍。
漢郡名,地轄河南舊汝寧、陳州二府及安徽穎州府。

武陵堂:
冉、華、龍、龔、顧。
漢時郡名,今湖南省常德縣地。

上黨堂:
包、尚、連、鮑、樊。
秦時郡名,在山西東南部,今長子縣境。

陳留堂:
伊、阮、虞、謝。
漢時郡名,晉為國,今河南陳留縣,後移至開封。

上谷堂:
成、侯、冠、榮。
秦郡名,地轄保定、易州、宣化、順天諸府,均在河北省。

沛國堂:朱。
漢時設郡,後漢改國,在安徽宿縣境。

晉陽堂:
匡、唐、景。
秦漢時縣名,今山西太原地。

新安堂:古。
三國吳郡名,在浙江省淳安縣。

武威堂:
石、安、賈。
漢武帝時郡名,即甘肅省武威縣地。

樂安堂:任。
南朝宋郡名,隋癈,在山東廣饒縣。

馮翊堂:吉、雷。
漢時郡名,為左馮翊轄地,即陝西大荔縣地。

中山堂:
仲、湯、藺。
春秋時國名,屬北狄鮮虞國地,今河北省正定縣境。

西平堂:池。
東漢郡,今甘肅西寧縣。

安定堂:
伍、胡、席、梁、程。
漢時郡名,在甘肅舊平涼、固原、涇州境。

東海堂:
有、茅、徐。
漢時置郡,地當山東兗州東南,江蘇邳縣以東。

河東堂:
旅、薛、裴、儲、聶。
秦時郡名,即山西西夏縣地。

下邳堂:闕。
後漢時國名,即江蘇邳縣地。

延陵堂:吳。
春秋時吳邑,季札受封延陵,今江蘇武進縣地。

廬江堂:何。
漢時郡名,在安徽廬江縣境。

北海堂:邢、郎。
漢郡名,東漢改國,地領山東益都以東至掖縣一帶。

平陵堂:孟。
春秋時齊邑,今山東歷城縣境。

彭城堂:
金、劉、錢。
漢郡名,今江蘇銅山縣地。

清河堂:
房、傅、張。
漢時郡名,地當河北清河、故城、棗強、南宮諸縣,及山東清平、恩縣、冠縣、高唐、臨清、武城一帶。

東平堂:花。
漢國名,即山東省東平縣。

博陵堂:邵。
晉國名,後改郡,今河北省安平縣境。

山陽堂:岳。
漢郡名,故城在河南修武縣,曹丕篡漢,廢獻帝為山陽公。

滎陽堂:
昌、潘、鄭。
戰國時韓地,今河南省滎陽、成皋一帶。

臨海堂:屈。
三國吳,分會稽東部置臨海,在浙江省,舊稱台州。

范陽堂:
鄒、簡、燕。
范陽是古郡名,即今河北省涿縣地。

齊郡堂:
查、晏、覃、富、譚。
漢時郡名,後改為國,今山東臨淄地。

高陽堂:紀、耿。
漢時縣名,今河北省高陽縣地。

敦煌堂:洪。
漢時郡名,今甘肅西部敦煌縣。

魏郡堂:柏。
春秋時國名,在山西芮城縣境。

扶風堂:
馬、班、祿、萬、魯。
隋時置郡名,今陝西省扶風、鳳翔一帶。

千乘堂:倪。
漢時郡名,在山東地城、益都一帶。

會稽堂:夏。
秦郡名,地當江蘇東部、浙江西部,即今紹興。

河內堂:
苟、荀、司馬。
漢郡名,地當河南省黃河與太行山之間,今武陵、沁陽一帶。

廣陵堂:貢、盛。
漢國名,後改郡,今江蘇都縣地。

薛郡堂:海。
秦時郡名,地轄山東西南部、江蘇東北部。

河間堂:凌、章、詹。
漢國名,後魏改郡,在河北獻縣及河間一帶。

南昌堂:塗。
漢縣名,在江西南昌地,洪州塗氏為豫章望族。

豫章堂:羅。
漢郡名,在江西南昌縣地。

潁川堂:
陳、鄔、賴、鍾。
秦郡名,地轄河南舊許州、陳州、汝寶、汝州諸府,蓋指潁水流域。

護國堂:
逢、邊、戴、稽。
春秋時陳焦邑,今安徽省亳縣地。

餘杭堂:隗。
隋郡名,唐復為杭州,今浙江杭縣。

汾陽堂:郭。
漢地名,唐併入陽曲,在山西省,唐將郭子儀受封於此,因而名傳。

瑯琊堂:
符、雲、諸葛。
秦郡名,地轄舊山東兗、音、沂、萊四府,後漢為國,在臨沂縣境。

廣平堂:
游、賀、談。
漢郡名,後改為國,今河北雞澤縣地。

江夏堂:費、黃。
漢郡名,在湖北雲夢境。
遼西堂:項。

秦郡名,地轄永平、承德、朝陽、錦州、新民一帶,在遼寧與河北間。

平原堂:東方。
漢郡名,在山東舊武定、濟南二府之西,及樂陵、長清一帶,即平原縣地。

頓丘堂:葛、司空。
春秋衛邑,在河南省濬縣。

弘農堂:楊。
漢時郡名,在河南省靈寶縣境。

百濟堂:福。
春秋時國名,在今朝鮮半島。

內黃堂:駱。
漢時縣名,今河南省內黃縣地。

江陵堂:熊。
春秋時楚郢都,漢置縣,宋改都,今湖北江陵地。

鉅鹿堂:魏。
秦郡名,晉為國,今河北鉅鹿、寧晉一帶。

蘭陵堂:蕭。
晉時郡名,在山東嶧縣,南朝宋移昌盧,在滕縣境。

解梁堂:關。
春秋時晉邑,地領山西解縣、臨晉、虞鄉諸地,後漢關羽,即解人也。

燕山堂:竇。
遼時燕京,宋改燕山府,地領河北省北部及東北部。

武功堂:蘇。
漢郡名,在陝西郿縣境,今設武功縣。

始平堂:
翁、馮、龐。
晉郡名,三國魏改始平,在咸陽附近。

梁國堂:墨、橋。
漢時梁國,後魏改郡,唐改宋州,在河南商丘縣境。

濟南堂:伏、寧。
漢初置郡名,即今山東歷城縣境。

平昌堂:
紅、孟、管、離。
三國魏置郡名,治安丘,在今山東安丘縣地。

濮陽堂:爰。
漢縣名,後魏改郡,即古帝丘,在河北濮陽縣及山東濮縣一帶。

著存堂:呂。
福建省詔安縣秀篆鎮。

殷禮堂:宋。
陝西西安市,陝西西河郡。

我們現在講的「台語」正確名稱~不是台灣話、更不是閩南話、也不是福建話,正確叫做~「河洛話」!
河洛話:源自河南洛陽,俗稱中原話,在唐朝時期就是講河洛話,唐朝武則天就是講河洛話;日本現在廟宇和尚念經朗誦的語言就是用河洛話!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87
There are 2 fact-checking replies to the message
嘎琳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misinformation
originally written by Ann
1. 佛教自西元538年即「公傳」入日本,當時中國為魏晉南北朝時期,日本正值「飛鳥時期」。包括《心經》在內的經文,均在日本保留完整的漢文經典、用古漢語音誦讀,但並非「唐朝的河洛語」,而是以「吳音」(南北朝時期傳入日本的字音)為主。

2. 「吳音」與臺語皆出自南方音的聲韻,因此有雷同之處。

References

法鼓全集:日本佛教的讀經方法
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NE4jOxnasFoJ:deva.dila.edu.tw/ddc2/books/04-11/sections/121+&cd=2&hl=zh-TW&ct=clnk&gl=tw

臺語為什麼有時候念起來和日語那麼像?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language-of-taiwanese-and-japanese/

日本佛教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505013
嘎琳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misinformation
originally written by 嘎琳
根據台灣人的基因分析研究顯示,大部分台灣人的祖先並非來自中國北方,閩人及台灣閩南人的祖先是居住在福建的越族,越族文化被漢化後才改為漢族,因而導致閩南人自認的祖先是中國北方的漢族。

References

從組織抗原推論閩南人及客家人,所謂「台灣人」的來源
https://www.wufi.org.tw/從組織抗原推論閩南人及客家人,所謂「台灣人」/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