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種「一廂情願」的資源回收物 不如直接當垃圾丟

台灣日前爆出多數回收物最後還是進焚化爐,政府宣稱高回收率卻無實質效益,引起民眾不解,認為簡直是白做工。其實資源回收猛做白工的不只台灣,有外媒就整理出6種民眾常誤以為可回收的垃圾,算是幫「回收物」減量。

中國向來是全球一半以上塑膠垃圾的輸入國,但因其境內汙染日趨惡化,中國近來也祭出多項廢棄物進口禁令,使得歐美許多國家回收物頓時之間無處去、苦不堪言,簡直成了「國安」危機。

為了幫「回收物」減量,紐約時報日前整理出6種民眾經常以為可回收,但其實反而「弊大於利」的垃圾,分別為:一次性的杯子(沒錯,例如人手一杯的外帶咖啡杯)、沾有油汙的披薩盒、優格杯、有油漬的外帶餐具、塑膠袋及尿布。

主因是這些物件都包含須另行處理、拆解的成分,例如咖啡紙杯內層的薄膜含有聚乙烯薄,須另行加工剝離;而披薩盒的紙板纖維滲入油汙,會影響纖維品質,降低收購價格,不如不回收;而優格杯等以3至7號塑膠製成的容器,回收市場幾乎僅限於中國,而今中國發布廢棄物進口禁令後,這類塑膠就沒了去處,回收處理費用非常昂貴。

而原本可回收的餐具若沾上食物殘餘,可能導致其他回收物受到汙染,如果刻意清潔又會浪費許多水,不如直接當垃圾丟棄,反而更環保。塑膠袋則不宜和一般回收物摻一起回收,因塑膠袋容易堵塞管線,除非有管道可將塑膠袋回收送至特殊的工廠處理。

上述外媒整理不宜回收的物件,大致與台灣狀況相符,主要因回收市場價格浮動,回收物若須另行處理將衍生額外費用,導致回收業者意願低落,對於要額外拆解的塑膠都索性通通丟進焚化爐,其實反映的也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塑膠困境」。而台灣許多專家也跳出來表示,解決之道還是要從消費者開始:減用塑膠、垃圾減量。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0
There is 1 fact-checking reply to the message
Lucien Lee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true information
originally written by Lucien Lee
原文為紐約時報的報導,的確上述幾個垃圾不適合回收。

References

https://cn.nytimes.com/style/20180531/recycling-wrong-mistakes/zh-hant/

6種「一廂情願式回收」

這種事我們都幹過:沾滿油污的披薩盒,一次性咖啡杯,多餘的塑料袋。有時,我們希望這些東西能回收,於是把它們丟進了可回收垃圾箱。垃圾管理公司經常把這種行為稱為一廂情願或熱切盼望式回收。但是,不幸的是,把這些東西與其他可回收物放在一起弊大於利。雖然每個城市的規定各不相同(查看當地的垃圾回收網站,弄清哪些是可接受的),我們挑選了一些主要禍害,讓大家記住。如果這種東西太多,會污染一批可回收物。那意味著,垃圾

https://cn.nytimes.com/style/20180531/recycling-wrong-mistakes/zh-hant/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